硬度计的种类很多,这里重点介绍ZUI常用的洛氏、布氏、维氏硬度计的测试原理。
一、洛氏硬度的测量原理
洛氏硬度测量法是ZUI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之一。它是用压头(金刚石圆锥或淬火钢球)在载荷(包括预载荷和主载荷)作用下,压入材料的塑性变形浓度来表示的。通常压入材料的深度越大,材料越软;压入的浓度越小,材料越硬。图14-1表示了洛氏硬度的测量原理。
图中:
0-0:未加载荷,压头未接触试件时的位置。
1-1:压头在预载荷P0(98.1N)作用下压入试件深度为h0时的位置。h0包括预载所引起的弹形变形和塑性变形。
2-2:加主载荷P1后,压头在总载荷P= P0+ P1的作用下压入试件的位置。
3-3:去除主载荷P1后但仍保留预载荷P0时压头的位置,压头压入试样的深度为h1。由于P1所产生的弹性变形被消除,所以压头位置提高了h,此时压头受主载荷作用实际压入的浓度为h= h1- h0。实际代表主载P1造成的塑性变形深度。
h值越大,说明试件越软,h值越小,说明试件越硬。为了适应人们习惯上数值越大硬度越高的概念,人为规定,用一常数K减去压痕深度h的数值来表示硬度的高低。并规定0.002mm为一个洛氏硬度单位,用符号HR表示,则洛氏硬度值为:

为了扩大洛氏硬度的测量范围,可用不同的压头和不同的总载荷配成不同标度的洛氏硬度。洛氏硬度共有15种标度供选择,它们分别为:HRA,HRB,HRC,HRD,HRE,HRF,HRG,HRH,HRK,HRL,HRM,HRP,HRR,HRS,HRV。其中常用的几种标度列表如下:
表14-1 各种洛氏硬度值的符号及应用
标度符号
|
压头
|
总载荷
N(kg)
|
表盘上
刻度颜色
|
常用硬度
值范围
|
应用举例
|
HRA
|
金刚石圆锥
|
588.6(60)
|
黑色
|
70~85
|
碳化物、硬质合金、表面淬火钢等
|
HRB
|
1.588mm钢球
|
981(100)
|
红色
|
25~100
|
软钢、退火钢、铜合金
|
HRC
|
金刚石圆锥
|
1471.5(150)
|
黑色
|
20~67
|
淬火钢、调质钢等
|
HRD
|
金刚石圆锥
|
981(100)
|
黑色
|
40~77
|
薄钢板、中等厚度的表面硬化工件
|
HRE
|
3.175mm钢球
|
981(100)
|
红色
|
70~100
|
铸铁、铝、镁合金、轴承合金
|
HRF
|
1.588mm钢球
|
588.6(60)
|
红色
|
40~100
|
薄板软钢、退火铜合金
|
HRG
|
1.588mm钢球
|
1471.5(150)
|
红色
|
31~94
|
磷青铜、铍青铜
|
HRH
|
3.175mm钢球
|
588.6(60)
|
红色
|
|
铝、锌、铅
|
二、布氏硬度的测量原理
选择一事实上的载荷P,把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压入试件表面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卸去载荷,测量钢球在试样表面压出的压痕直径d,计算出压痕面积,算出载荷P与压痕面积的比值,这个比值所表示的硬度就是布氏硬度,用符号HB表示。布氏硬度的测量原理如图11-2所示。设压痕的深度为h,则压痕的球冠面积为:

式中:P——测试用的载荷(kg);
D——压头钢球的直径(mm);
d——压痕直径(mm);
F——压痕面积(mm2)。
布氏硬度的单位为kg/mm2,这是目前各国文献中常用的单位,通常只给出数值而不写单位,如HB200,若要换算成国际单位MPa,需要将硬度值乘以9.81。
布氏硬度的压头钢球直径有Φ2.5mm,Φ5mm,Φ10mm三种,载荷有15.6kg、62.5kg、182.5kg、250kg、750kg、1000kg、3000kg七种。可根据材料的软硬不同选择配合使用。为了在不同直径的压头和不同载荷下进行测试时,同一种材料的布氏硬度值相同。压头的直径与载荷之间要满足相似原理。相似原理是指在均质材料中,只要压入角φ(即从压头圆心压痕两端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不变,则不论压痕大小,金属的平均抗力相等。如图14-3所示。德国的迈耶尔(Mayer)通过试验得出重要经验关系。当d/D>0.1时,压痕直径d与载荷的关系为:

(14-3)
这个公式称为迈耶尔定律。他还得出如下的结论:当使用的压头直径不同时,指数n几乎与D无关,而常数a则随D值的增大而减小,且:

此式说明,在进行布氏硬度测试时,只要使P/D2为一常数,就可以使压入角φ保持不变,从而保持了几何形状相似的压痕。
所以在布氏硬度测量中只要满足P/D2为常数,则同一材料测得的布氏硬度值是相同的。不同材料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也可以进行比较。P/D2的数值不是随便规定的,各种材料软硬相差很大。如果只规定一个P/D2的值,对于较硬的材料,压入角会太小;对于较软的材料,压入角又会很大。若压入角太小,压痕就小,测量误差就会很大。当入压角较大但小于90°时,压痕直径随压入深度增加有较大变化,有利于测量。但当压入角大小90°时,随压入深度的增加,压痕变化较小。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通常使0.25 2值。国家标准规定P/D2的比值为30、10、25三种。在测量中对较软的材料因塑性变形较大,施加载荷应小一些。
布氏硬度仪的试验规范列表
金属类型
|
布氏硬度范围
HB
|
试件厚度
mm
|
载荷P与压头
直径D的关系
|
钢球直径
D,mm
|
载荷P,kg
|
载荷保持
时间,s
|
黑色金属
|
140~150
|
6~3
4~3
<2
|
P=30D2
|
10
5.0
2.5
|
3000
750
187.5
|
10
|
<140
|
>6
6~3
<3
|
P=10D2
|
10
5.0
2.5
|
1000
250
62.5
|
10
|
|
有色金属
|
>130
|
6~3
4~3
<2
|
P=30D2
|
10
5.0
2.5
|
3000
750
187.5
|
30
|
36~130
|
9~-3
6~3
<3
|
P=10D2
|
10
5.0
2.5
|
1000
250
62.5
|
30
|
|
8~35
|
>6
6~3
<3
|
P=2.5D2
|
10
5.0
2.5
|
250
62.5
15.6
|
30
|
表14-2
三、维氏硬度的测量原理
维氏硬度的测量原理基本上和布氏硬度相同,所不同的是用金刚石正四棱锥压头。正四棱锥两对面的夹角为136°,底面为正方形,如图14-4所示。维氏硬度所用的载荷有1kg、3kg、5kg、10kg、20kg、30kg、50kg、100kg、120kg等,负载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试件的厚度。
在载荷P的作用下压头在试样表面压出一个底面为正方形的正四棱锥压痕。用显微镜测定方坑对角线长度d,维氏硬度值HV等于所用载荷与压痕面积的比值。压痕面积F为:
则:
式中:P——载荷;
d——压痕直径;
F——压痕面积。
当载荷P已知时,只要测得压痕对角线长度d,就可以求出维氏硬度值。通常是在测量d值后从《压印对角线与维氏硬度对照表》中查出相应的硬度值。
φ角选择136°是为了使维氏硬度得到一个成比例的并在较低硬度时与布氏硬度基本一致的硬度值。在布氏测试法规定0.25 ,φ=44°,与此相对应的金刚石正四棱锥的两以面间夹角就是180°-44°=136°。所以布氏硬度在HB300,它们间的差别增大,这是由于布氏测试法所用的钢球压头开始变形使压痕直径偏大所造成的。